- 您好,歡迎訪問湖南成人高考網!
- 湖南成人高考網提供湖南各院校成考輔導報名,咨詢電話:0731-89903663
微信移動在線教學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優勢
1.理論基礎
一是個性化學習理論。個性化學習理論(Theory of Personalized Learning)認為學習過程是學生個性展現和養成的過程,也是自我實現和追求個性化的過程,強調教學過程應針對學生的特點和發展潛能采取恰當的方法、手段與評價方式,促使學生各個方面獲得充分、自由、和諧的發展。微信移動在線教學正是根據學生對不同領域的興趣,由不同學科的教師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授課,學生可以依據個人特點自主選擇課程,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二是移動學習理論。移動學習研究強調學習者不受地點限制,學習方式靈活多樣。教育技術界的領軍人物何克抗提出的混合式學習也認為應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網絡化學習的優勢相結合,既要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也要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微信移動在線教學正是利用智能手機、iPad等各種移動終端,實現遠程、移動學習,將傳統教師教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結合起來,打破了傳統課堂受制于時空的局限性,使得學習過程更富彈性,學習形式更加多元。
三是學習金字塔理論。學習金字塔理論認為不一樣的學習方式產生不一樣的學習效果,單單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效果往往不夠理想,應通過聽、說、讀、寫等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實現教學目的。[2]在微信移動在線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文字、圖片以及視頻進行自我學習,充分調動感覺、想象、記憶等多種感官,增加對知識的感知能力,提高學習效果。
2.實踐優勢
一是有利于適應教育信息化的形勢和要求。《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指出,要將信息技術融入到教育教學和管理模式創新中,發揮教育信息化對教育改革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在此背景下,各地高校對教育信息化進行了大膽嘗試,如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建設的“慕課(MOOCs)中心”,無錫廣播電視大學2014年推出的“微信課堂”,北京大學數字化學習研究中心2014年推出的“翻轉課堂教學法”等。據《第4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6月,我國手機在線教育用戶規模為1.20億。[3]據騰訊公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及中期業績報告顯示:微信的月活躍用戶已達9.63億,[4]網絡的廣泛覆蓋和微信的普及,為微信在線教育平臺的搭建提供了條件。
二是有利于整合和拓展教育資源。高校多校區辦學模式在促進學科發展、實現規模經濟等作用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如優質師資分配不平衡、師生歸屬感與認同感降低等問題。[5]而微信移動在線教學的移動性、及時性、網絡性、跨時空性使得一切物理距離和地理區隔不再成為信息傳遞的阻礙因素,同時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多元教學方法改變了教師傳統的單向度知識灌輸的教學模式,加強了師生間的互動與聯接。夢工場微信課堂自2013年以來共組織61期專題講座,惠及校內外師生、校友六千余人,充分利用學校的師資優勢在第二課堂的平臺上為學生提供了高質量的專業教育。
三是有利于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一直處于講授位置,與學生之間是“教授者”與“學習者”的單向溝通關系。微信在線教學則以其溝通及時、雙向反饋的優勢加強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線上交流,也有效推動了師生的線下互動,拉近了師生距離。同時,教師在利用微信開展教學傳授知識的同時,也通過朋友圈、微信公眾號向學生傳輸了自己的學術思想、價值信念甚或生活觀念。課堂之外,教師鮮活的、多維的個人形象在微信平臺上向學生全方位展現,教師以言傳以身教,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和諧平等、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逐步構建。
微信移動在線教學的探索和實踐
1.科學設計教學體系
一是教學體系的設計要體現能自主、強反饋和易互動的特點。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微信移動在線教學模式最突出的特點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學生的自主選擇性。自媒體時代,學生不再是教學關系中的被動者,而是施動者,不同于傳統授課的單向灌輸與填鴨式教育,學生可結合個人需求與興趣選擇性地接收信息、篩選資源、挑選課程,再進入在線課堂進行學習。第二,教育的差異追蹤性。通過學生參加“在線測驗”,系統自動記憶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一方面,反復呈現易錯題來幫助學生鞏固弱項;另一方面,及時將信息反饋給后臺教師,便于加強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實時跟蹤。第三,師生互動的迅捷性。微信課堂改變傳統的“教師臺上講、學生臺下聽”的教學方式,課中師生自由發言、平等交流,課后還可通過“點對點”咨詢的方式與教師進行“一對一”探討。
二是教學體系的完善要基于教學實踐。結合微信在線教學模式的特點,學校經濟學院通過夢工場微信課堂建立了以微信群為基礎,公眾平臺、直播間、微語音等為輔助平臺,通過學生選課—線上教學—資料整理—教學評價四個主要環節進行在線教學的立體化、系統化教學。(見圖1)
2.有效充實內容和載體
一是豐富在線課堂內容。微信群功能將教師與學生置于同一“聊天室”中,從而實現微信課堂在線授課活動。教師可以在實體教學任務之外,通過邀請專業名師、知名學者,將專業課程輔導、時事專題講座、領域前沿熱點等內容納入微信教學范疇,輔助提升課堂教學實效,延展專業知識寬度與深度。
二是打造教輔平臺。除了微信群承擔課程講授平臺職能之外,依托微信公眾號打造教學服務平臺,承擔“課程安排通知”“學習資源擴散”“動態資訊播報”“點對點咨詢”“在線測驗”“信息數據統計”等諸多服務職能。依托微信第三方直播間打造教學資源平臺,承擔微信課堂資源留存和共享職能。三個平臺打破時空和地域限制,為學生提供了更便捷、可存儲、可“反芻”、圖文并茂的信息庫,充分拓寬了在線教學的資源傳播渠道,實現了對學生教育的“云”服務。
三是拓展多元教學形式。在微信課堂之外,可在尊重教學規律的基礎上將教學內容劃分為更小的單元或知識點,利用微信“傳播即時、便捷、廣泛”的特點,教師以微語音形式講授知識要點,以更為親切、生動的語言,將講解內容中的復雜問題簡單化、抽象問題形象化、枯燥問題趣味化,充分刺激學生多種感官,加深學生的理解與把握。學校經濟學院結合時事熱點,推出“經濟學關鍵詞”微語音教學,邀請名師對經濟學、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的關鍵詞進行解讀,以語音方式在平臺推送,為學生提供數字化、網絡版的“知識快餐”,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
進一步完善微信移動在線教學的思考與建議
1.加大對授課內容的審查力度
微信移動在線教學模式在豐富了教學資源,拓展了教學模式的同時,也存在教學內容不局限于教材限制,講授觀點傳播范圍更廣等特點。為保障高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加強意識形態工作,課前應加大對授課材料的審查力度,課中應加強對授課內容的監督管理,確保有序開展在線教學,從而實現“學術研究無禁區,課堂講授有紀律,公開言論守規矩”的效果。
2.完善在線課堂管理與監督制度
以微信群為主體的微信課堂人數眾多、方式靈活,容易產生課堂失序、信息失真等問題,為保障在線課堂效果,應建立健全相應的在線教學管理與監督制度。以過程管理為重點,對教學流程和關鍵節點,如教師如何組織授課、答疑、總結與結束課程等,提出明晰而科學的規范,設置“線上課助”和“線上課代表”等,協助管理微信在線課堂,保證良好的教學秩序和學習氛圍,提升在線教學質量。
3.進一步創新在線教育形式
除專業課程外,可以逐步將線下的學術會議、學術研討會、學術講座等“移植”到微信移動在線教育,建立線上的學術交流體系,為交通不便或身體不便等原因無法參加學術活動的教師提供新的參與渠道。針對受眾群體廣泛的特征,根據教師的學科領域、特點,結合學生的興趣,對在校生、畢業生加以區分,對不同領域、專業的學生進行分組,探索“小組授課”方式,提高授課針對性。
4.建立科學的評價與反饋機制
合理的評價與反饋機制是微信在線教學體系的“矯正器”,應以多種形式對課程設置、教師的授課風采、答疑互動情況,學生的在線學習體驗、實踐運用情況等進行評價。對收集到的反饋意見及時分析處理,充分發揮反饋機制的作用,從而更好地推進微信移動在線教學體系建設。
想獲取更多關于微信移動在線教學的相關資訊,如成人高考報名時間、報考條件、考試時間、備考知識、錄取查詢、相關新聞等,敬請關注湖南成人高考網(www.disimanni.cn)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湖南成考中心”???????如有更多疑問也可以直接聯系我們招生老師,聯系電話:0731-89903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