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將建立學校與山東創新資源要素共享平臺,圍繞“中國制造2025”等國家重大戰略,推動以“互聯網+”為核心的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與高校科研創新、人才培養深度融合,使學校成為加速技術進步的加油站、支撐傳統產業變革的轉換站、促進新興產業發展的創新池……”日前,在山東科技大學材料學院舉辦的材料學科服務新舊動能轉換暨深化產教融合研討會上,山東省泰山學者攀登計劃專家、材料學院負責人崔洪芝教授的報告引起與會者密切關注。據了解,山東科技大學材料學科以服務新舊動能轉換為契機,打出一套漂亮的組合拳。
組合拳一:協調融合提升適應性。推動企業多種形式參與辦學,促進人才供、需兩端雙向發力,由人才“供給-需求”單向鏈條,轉向“供給-需求-供給”閉環反饋,促進企業需求側和教育供給側要素全方位融合;緊密圍繞區域戰略產業、新興產業的發展和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主動對接產業行業需求,重新規劃專業布局,建立有效合理的動態專業結構調整機制;對現有專業進行優化改造,建設優勢專業,以帶動其他專業建設,壓縮和淘汰就業率低、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需求脫節的“劣勢”專業,優化重組和配置校內外教學資源要素。近年來,他們緊緊圍繞地方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戰略產業發展,通過優化改造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等專業、新設置“焊接工程”“新能源與環境材料”等方向,使學院的專業結構更符合海洋經濟、新能源等產業發展需求。
組合拳二:工程教育認證加強需求導向。工程教育認證制度是國際通行的質量保證辦法,是工程師制度改革的基礎,是未來工程師能力水平的保證。他們著眼畢業生應具備的素質,在辦學過程中,從招生、學生指導、學生的跟蹤評估、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核心能力、課程、畢業論文、實習實踐、師資隊伍、支持條件和持續改進,都有明確要求,從而學生報考時選擇“閃光點”,進校后“吃放心齋”,畢業后握有“合格證”,使學校、學生、企業、社會多方受益。
組合拳三:強化科研提升服務區域發展能力。瞄準國際科技前沿,主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積極對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用科技創新有力助推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立足地方、服務地方,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才和技術優勢,在區域發展規劃、決策咨詢、技術支持等方面為地方提供有力支撐;以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材料問題為導向,既為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提供前沿、能迅速轉化的科研成果,又厚植基礎、培植新的增長點,對未來新興產業培育、升級改造做好儲備;通過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等協同創新方式,加強產業技術開發和積累,使學校成為支撐地方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轉移的重要平臺。
組合拳四:引育高端人才,提升智力支撐水平。通過實施院、校兩級人才和團隊計劃,積極穩妥推進人才培養體系改革,形成高水平人才梯隊;依據學院辦學規模和特色發展需要,擴大師資規模。通過政策鼓勵、引導,形成學院、團隊和個人聯動,“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發展模式,不斷增強教學科研水平、國際化水平;積極開展招才引智活動,面向海內外引進頂尖人才團隊和“高精尖缺”人才。
組合拳五:優勢互補實現校企互惠共贏。利用高校已有的人才資源、學科平臺、實驗中心等資源,為企業進行技術培訓,提升企業骨干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為企業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承接科研項目,共建共享實驗資源,提升企業知名度和核心競爭力;校企聯合培養學生。
據了解,近年來,山東科技大學材料學科在思想觀念、工作思路、科研方向和重點突破上不斷探索實踐,努力破解難題,創新發展。在耐磨蝕涂層及高通量技術、金屬材料熱處理-精密絲杠熱處理工藝、快速熱循環綠色注塑成型技術(RHCM)、鋰電池材料及相關技術、環保永久型高分子阻燃劑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技術突破,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其中,研發的耐磨蝕涂層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借助該技術,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建立了“產學研”基地。
想獲取更多關于山東科技大學材料學科的相關資訊,如成人高考報名時間、報考條件、考試時間、備考知識、錄取查詢、相關新聞等,敬請關注湖南成人高考網(www.disimanni.cn)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湖南成考中心”???????如有更多疑問也可以直接聯系我們招生老師,聯系電話:0731-89903663。